首先,陀螺君要先讲个小段子,这是个真实事件。
有人原本用VR看房,结果房子没买,反倒把房主家的鸟笼给买走了。
看完之后或许你只是一笑而过,而这个短小的事件背后,其实或许藏着一个更大的未被挖掘的市场。
VR看房背后隐藏的市场
这个事件最后的结果比较意外,原本对于房主来说只会出现两个结果,房子卖掉或者没卖掉,而最后变成房主卖掉了房间内的单个物品,购房者也偶然发现了购房之外的需求。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VR看房所带来的更多可能性。
据了解,事件中用户使用的是名为贝壳找房的房产服务软件,也就是链家网的升级版,其中加入了VR看房的功能,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或者VR眼镜看到房屋内的整体情况,甚至能够通过点到点的移动实现类似在房屋内走动的效果。·
由于房间内移动的点比较密集,据称贝壳找房的做法是在100平米的房间内设置30个左右的移动点,所以在房屋内“移动”的时候能够尽可能看到房屋内的细节。
也就是在这样情景下,才出现了以上的一幕。从整个VR看房的过程中,或将催生另一种商业模式可能——VR购物。
提到VR购物,想必大家还还记得两年前淘宝推出的BUY+,戴上VR眼镜之后进入虚拟商场,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号称要将五感做到VR购物的淘宝,最终证明了那个宣传视频只是一个噱头。
虽然淘宝的BUY+并没有继续推进,不过却给其他的行业伙伴带来了灵感。
在这之后亚马逊、京东、宜家等都相继做了VR甚至AR的购物体验,如亚马逊印度近日宣布要在印度全国的商场中开设11家快闪店,让网购买家就可以在下单之前通过VR头显来浏览商品。
其主打的体验是,用户在VR中查看用三维建模做成的商品模型,并且搭配了与之相匹配的场景,比如衣柜中的衣服、厨房中的家电等等,用户和商品可以直接产生交互,查看商品信息、下单、购买……
而与之不同的是,目前京东、淘宝在大力推进的并不是VR购物,而是AR。基于苹果的ARkit以及谷歌推出的ARCore功能,对现场环境进行识别后,能够将虚拟建模的商品以相同的比例放置于真实的环境中,已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VR看房所隐藏的VR购物市场其实与以上两种都不太相同,但是也有很大的扩展性。其包含了二手商品交易以及新品交易两种模式。
通常目前贝壳找房这一软件中包含三种需求——新房交易、二手房交易、租房。
而看房过程中,其实房主不仅展示的是户型,还有房屋的装修、家具、家电以及其他所有物品。
陀螺君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去朋友家玩,偶然发现朋友家的书柜看起来很不错,让其推荐购买购买链接,最后陀螺君也购买了同款书架。
可能很多人都和陀螺君有同样的经历。其实陀螺君所看到的朋友家的产品就好比电商平台上看到的买家秀,只是这种级别更高,一是朋友之间的信任关系,二是眼见为实,是真实在该产品应用日常场景中展示。
还有另一种场景,对于家里闲置的,但是有价值的物品,通常会选择将其上传到二手交易平台出售,传统的展示形式多以二维图片为主,买家通过图片来进行判断是否要进行交易,而这种情况下最终成交多会在线下完成。
如果在VR看房的过程中,就将这样的需求预先设定进去?
试想,房间内的所有产品均能够查看细节,并且带有详细的商品信息,二手的产品包含使用年份,甚至包括购买来源,或者房间内的产品可以直接进行交易,这对于房主还是用户来说,都能获得VR看房之外意想不到的收获,正如购买了鸟笼的那位客户。
而且,从用户的心理上来分析,也侧面证明这种商业模式是可行的。就像3C电商平台的用户和图书电商的用户,前者客单价是后者的4-5倍,前者向图书类产品扩展,虽然拉低了客单价,但销量大幅增加;而后者在其商城中加入3C类产品,反而适得其反,用户并不买单。
这就像用户在旅游过程中买东西往往很盲目,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很低;但是如果是在菜市场,一分一毫可能都会很计较的道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