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5G之下,VR文旅的现状与发展挑战

VR陀螺网
关注

数字文博一直是博物馆重点发展的领域,借助新技术扩展文物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文物复原可以对破损的文物进行数字化复建,西北大学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兵马俑三维重建及修复技术有多年研究,取得巨大的成果。故宫的数字化团队引入虚拟显示技术“让文物活起来”,以故宫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 3.0》为例,开放式的沉浸式环境加上清明上河图的IP,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参观。现有文物的三维数字化目前已经普及,故宫目前已经有五万件的数字化文物,作为数字化资产也可以快速的复用于电影、游戏、虚拟现实体验、新媒体传播中。许多博物馆也都在提供线上浏览文物的服务,数字敦煌已经上线上百个敦煌石窟的高精度数字图像和虚拟漫游节目,文博的数字化既是对文化的弘扬传播,又是对文博的保护。

       虚拟现实技术创新为文旅应用提供可能

尤其是图形、图像、视频处理、建模、仿真、交互等相关技术的应用,会率先在大视频领域、移动互联网领域、工业互联网领域进行应用,这也形成了“泛虚拟现实技术”生态圈,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依靠虚拟现实头显的VR生态,虚拟现实产业将实现多点开花,百花齐放的新时代。

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至今,无论是从技术本身还是产业生态方面都有了全新的定义。2018 年赵沁平院士表示,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与AI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VR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各行业对VR系统功能智能化的需求也将不断提高,AI技术会融入VR系统成为趋势,使虚拟现实技术特征由 3I成为4IE。即虚拟现实系统除了具有沉浸感、交互性、构想性三个基本特征之外,还将具有 智能(Intelligent)和自我演进演化(Evolution) 的特征。这进一步的扩展了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无限空间。

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虚拟对象智能化、VR交互智能化、VR内容研发与生产智能化。

虚拟对象智能化。从虚拟实体到虚拟孪生,从虚拟化身到虚拟人,从虚拟环境到虚拟人体,虚拟人体是虚拟现实的终极目标。虚拟人体是对真实人体进行动静态多源数据采集,并通过几何、物理、生理和智能建模构建的数字化人体。人体各种尺度单元的生理模型和人脑及其智能特征模型是虚拟人体的终极研究目标,而微秒级过程的仿真和千亿级脑神经元系统的模拟是对计算能力的巨大挑战。

VR交互智能化。传统VR交互强调交互的通道和方式,智能交互则是强调交互的感知、识别和理解。传统VR交互方式是人—机—人,而VR交互+智能交互将会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增强方式带来交互的全新方式:由人—人直接进行交互,使虚拟成为真正的现实。

VR内容研发与生产智能化。目前VR各种内容制作的生产力低下,原因之一是VR建模、绘制、修补等生产环节的工具、开发平台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提高3D建模(几何、图像、扫描)、图形动画等VR内容生产环节的效率,提高其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是需要研究的一个方向。随着 5 G技术的推荐,虚拟现实技术也在产生新的应用,必将魏文旅行业带来新的创新发展。

5G技术助力数字文旅发展新业态

移动互联网带给文旅产业的新浪潮,我们都已经领略,重庆洪崖洞在抖音的助推之下一举成为热门的旅游网红打卡地,今年十一重庆旅游局更是连发数日公告,呼吁塑造重庆旅游的优良环境。融媒体与文旅相互融合,推动了网红食品、网红餐厅、网红民俗文化等一波一波的涌现,用科技重新定义文旅智时代成为文旅企业发展的趋势。

深度参与旅游活动,打造深度旅游体验。游客在旅行途中多数以第三方的角色参与旅游活动,旅游活动的参与度低、游客粘性差,获客成本持续提高。在快速获客和打造深绿旅游体验方面,虚拟现实的沉浸感和互动性有天然的优势。旅行社推出的旅游项目推介会中的VR体验和VR直播项目,将游客提前置身于跳伞、蹦极、滑雪等旅游活动中,用实际体验增强客户对旅游项目的认知,提高获客率。在陕西白鹿原影视城中,游客可以扮演成为《西游记》里的人物参与电影拍摄,并快速的剪辑为电影片段。在黄山旅游途中不但可以欣赏秋季美色,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一览四季变化,满足游客心中的遗憾。用户深度参与旅游活动是旅游行业深度发展的趋势,这其中需要虚拟现实技术的视觉展现,更需要 5 G的技术支撑。

数字化衍生品成为人们追逐的潮流。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除了购买当地特产纪念品以外,拍照(视频)分享成为人们旅游过程中的主要社交活动。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将打造更多的数字化文旅衍生品。在参加马拉松体育赛事的过程中,可实时记录参赛选手的视频并实时剪辑成为运动员的视频集锦,可快速分享至新媒体平台。旅游途中可对穿着当地服装的游客三维扫描并实时三维打印出立体的游客影像,游客在获得实体人偶模型的同时也可获得自身的三维数字模型(视频),并分享至新媒体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将围绕着游客和参与者实现更多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

未来, 5G技术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紧密结合,将会链接游客、景区、交通、服务机构的各个环节,提供旅游服务的同时,将数字化服务渗透在每个环节,提高旅游质量的同时延展旅游的文化内涵。同时,为景区数字化转型赋能,这也势必将激发文化旅游领域新的业态,推动文旅融合不断发展。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