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息影像简史讲起,手机与AR谁才是全息投影大趋势

与非网 中字

别说,还真有旋转屏幕投影。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了360o Light Field Display,即高速投影机投影到旋转的屏幕上,计算机算好每个角度应该显示的物体的样子,然后在中央设置一个高速旋转的镜子,将光反射出去。这样保证了在任何角度(除了俯视或仰视)观察,都会看到物体真实的样子,仿佛一个真实物体悬在半空中。号称伪装最好的“伪全息”技术。

无论怎么说,这些应用场景都没脱离投影“介质”。

主观感知的全息

在AR领域,人们同样追求还原虚拟物体的三维信息,让AR虚像尽可能栩栩如生。但是,目前的AR显示技术还无法实现全部还原物体的光信息。因此,多是通过双目视差与3D实时渲染的技术,使用户感知到立体的图像,被定义为主观感知的全息。

侠义全息

记录和还原三维物体全部光信息。

全息技术简史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为何真正的全息投影离我们还是那么遥远?

下面我们就从全息投影发展说起。

第一阶段:概念提出

1947年,英国人丹尼斯?伽柏在研究电子显微镜的过程中,提出了全息摄影术这样一种全新的成像概念,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丹尼斯?伽柏

这幅图像记录了物体的振幅、相位、亮度、外形分布等信息,称为全息术,即包含了全部信息。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全息图像的成像质量很差,只是采用水银灯记录全息信息,由于水银灯无法分离同轴全息衍射波,因此,十年后,这项技术依然处于停步不前的状态。

第二阶段:离轴全息技术

1960年,激光器发明给全息术带来了福音。全息投影利用了光的衍射和干涉等性质,所以需要相干性很强的光源——这正是激光的特性。不过,激光投影意味着物体只能以单色显示。

1962年,苏联科学家拍摄了第一张记录了三维物体的光学全息照片。同年,美国人雷斯和阿帕特尼克斯将通信行业中“侧视雷达”理论应用在全息术上,发明了离轴全息技术。因此全息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技术采用离轴光记录全息图像,然后利用离轴再现光得到三个空间相互分离的衍射分量,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所需的图像,克服了全息图成像质量差的问题。

第三阶段:彩虹全息术

1969年,本顿发明了彩虹全息术,能在白炽灯光下观察到明亮的立体成像,带动全息术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