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下这个定论,下面小编就带你刨根问底“全息”技术。
全息技术原理
全息影像技术也称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三维图像的技术。
干涉原理:
衍射原理:
实现过程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拍摄,形成全息图
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
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
第二步:成像
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即成像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张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
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
看完这冗长的原理后,也许我们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为什以上场景的应用被“真正”两字拒之门外。目前,市场的“全息”技术可分为如下几类:
伪全息
类全息平面投影是近年来广为流传的一种借用全息概念的伪立体展示方式,其实际上是一种平面投影。
我们见到的全息投影大多数只是一种平面投影,画面是被投影在一个透明屏幕上的,所以这与360度、270度、180度,都不咋沾边。
那么就来说说以上应用案例为啥都是“伪全息”。
初音未来使用KIMOTO的DILAD Screen,如下是原理。
春晚舞台上大多使用的是薄膜投射反射。它的真名叫做——佩伯尔幻像,是一种很巧妙的光学错觉技术,灯光照射在真实表演者身上,透过玻璃映射在舞台上的特定区域就形成了上图中的虚拟影像,也就是反射的原理。如今借助CG技术和高亮度灯光之后,佩珀尔幻象表演已栩栩如生。
相信大家已经在以上投影方式中找到了共同点,那就是固定的“屏幕”,那么屏幕动起来,会不会带来更好的3D感呢?